林婉宁觉得时间还早,就让司机开车到新大,嘿嘿,她想去看看她未来的大学,上辈子她可是连个普通一本能没考上,现在她却上国家重点了,说实话林婉宁还是有一点点小窃喜滴。
这不去新大,还能找林睿玩一下。
林婉宁给林睿发了一条信息。
林婉宁睿哥,我来新大找你玩啦噜啦啦啦啦啦啦。
林睿刚刚好在推理社对稿子。
林睿你来推理社吧,我在推理社啊,不过宁宁你可能要等等我。
林婉宁ojbk
林婉宁熟门熟路的找到了推理社的位置。
一进去林睿就在激扬文字,他们好像在分析什么案件。
“从到现在为止所接触的案件中可以剖析出:第一反应嫌疑人类型为发现尸体或叫人发现尸体的;第二反应嫌疑人类型为有能力犯案的;第三反应嫌疑人类型为与被害者有亲密关系的、与被害者近段时间有接触或近段时间出入案发现场的。
杀人动机基本有几种:财杀、仇杀、情杀和杀人即动机。第一种财杀得考虑两方面——被害者现所带的钱财是否丢失和被害者是否有遗产保险等利益纠葛,怀疑受益人也是基本操作。第二种仇杀和第三种情杀就要从被害者的人际关系入手,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表面的和睦关系。
其中动机为财的很少出现连环杀人犯,仇杀和情(奸)杀就有很多连环杀人犯的案例,仇视某个群体或者是对某个群体有变态的欲望甚至两者兼具。
第四种杀人即动机则有些麻烦了,他们并不仇视什么只是单纯的恶人,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类扭曲的想法,该如何消化和是否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把这种行动力放在其他地方大概会有好的作为。连环杀人犯基本受环境影响。
然后是警方这边,他们薛定谔地能派上用场。
我见过太多起失踪前期不在意导致救援耽误让被害者惨遭撕票。有时候搜查马马虎虎,明明是自己办事不周还会因为群众施加的压力对无辜的嫌疑人做先决有罪推定。该疑罪从无的时候妄自加论,而到证据确凿的时候又会判轻甚至是宣判无罪。这已经不止是警方的范畴,一并讲了。
如果警方对某个嫌疑犯格外信任,可以怀疑他们之间有勾当。当然也存在优秀的警方。
比起不称职的警方有些无良媒体是更过分,他们很容易就能施加舆论压力。有时为了抢头条堵在被害人或嫌疑人家门口,甚至还在没明确时大肆宣扬某嫌疑人是凶手,导致该嫌疑人名誉扫地甚至让老父老母气得住院还死亡。”
“某次我和别人探讨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那种成长环境好的连环杀人犯呢?
连环杀人犯大多都有一个不那么好的家庭,父母的热暴力或者冷暴力让Ta内心空虚自卑扭曲成专制乖戾孤僻的人。当然也有一些家伙的演技很好,表面上是三好学生,私底下会通过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来疏解欲望排解压力。所以到底存不存在哪哪都正常却是天生的恶人呢?
其实我认为是有的,只不过是隐性的,一旦观条件满足就会显露出来。我曾多次自然地向别人提起“如果不是因为处理后事很麻烦我也有可能成为杀人犯”。没有杀人动机,或者说杀人即动机。小时候看到锋利的菜刀时,总会想着如果用它来划皮肤会怎么样;看到鲜活有动力的生命个体时,也会想着该如何让其死亡,之后该如何处理才好。有些人总是不能理解这种想法,所以我又在想,“天生的”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上帝不会掷骰子”?掷骰子,对于我们而言是“随机的”,但是如果用设备极其精准地控制初始状态、角度、力度、落地面等因素,那么结果会高度一致。
爱因斯坦承认量子力学中发现的随机性,但反对哥本哈根解释——随机性是观世界的基本属性。一切的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连环杀人犯、普通人、人上人,会不会都被无形操纵着呢?说不定我们都是一段程序,有高维世界的人在观测把玩着我们。
我突然想起以前听过一个有趣的事情:“将婴儿举高抛起时会笑是因为在婴儿的眼里他腾空和被举高抛起不存在因果关系。莫名其妙发生的事件让他非常开心。”成人视角来看这就是因果,这是惯性思维。
我们要敢于向惯性思维提出质疑,绝对化都值得怀疑。举高抛起的婴儿不一定会腾空,有可能被截胡或者是一头插入吊灯。这里的例子有些生硬,我的意思是婴儿因为腾空而笑但成人会在发现这一现象时做举高抛起的动作,但这不一定会腾空,具有不确定性。
让一个精准的机器来操作,也不一定能保证婴儿次次都能安全腾空又被接住。普通系统多多少少有些规律,但如果是讨论人生和世界的话,我认为还是存在不确定性。若人生真的会被决定,但那不可能是100%。“天生的恶人”也是隐性的,需要观条件加持才有一定几率会显现出来。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上帝有可能会掷骰子。”
林婉宁看林睿在那里慷慨激扬的样子,觉得小胖子果然在自己擅
第八十章 小树林(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